本文转自:宁夏日报中证50策略
本报记者 杨嘉琪 陈 瑶
暑期,和炎炎夏日一同到来的,是持续高涨的研学热潮。从读万卷书到行万里路,研学游如今已经成为教育与旅游融合的重要方式,无论是在家门口的科技馆亲手拨动星辰模型、在博物馆直面尘封千年的文物,又或是打卡名胜古迹,知识的传递方式在悄然改变,书本上静止的文字,在亲历现场中化作可触摸、可感知、可对话的活态存在。
近日中证50策略,走进宁夏科技馆,一群“小黄帽”的集体行动引起了记者的注意。“原来火箭是这样飞上天的!”“机器人画画也太酷了!”从观看火箭发射到观察机器人的各个行为和动作,这群来自不同学校、不同年龄的小朋友在托管教育机构的带领下,来到科技馆沉浸式感受科学的魅力。在讲解员的带领下,他们在一个个趣味实验和互动装置中,领悟着机械传动的精密原理、电磁现象的奇妙变化等,眼中闪烁着好奇与惊喜的光芒,乐此不疲。
“为什么带孩子们来到科技馆研学呢?”面对记者的提问,盛才课后中心银川分校负责人王金瑞回答:“这已经不是我们这个暑假的第一次出行了,每年寒暑假及学期内的周末,我们都会组织孩子们进行研学和社会实践活动,包括科技创新类、自然科普类、农事体验类、红色教育类等几种活动,我们希望让孩子们带着问题出发,带着答案归来。”王金瑞表示,研学过程中孩子们不仅可以拓宽眼界,提高动手能力,增加课外知识储备,还会在陌生的环境中跟更多人交流,学会思考和表达,看到更多的东西,带给他们更多的启发。
作为一家以青少年托管、素质教育、课后服务为基础,以兴趣培养、思维开拓、户外拓展为核心特色的托管教育机构,近年来,为了让孩子们更好地快乐学习、快乐成长,他们会通过设计不同形式的“行走课堂”让孩子们感受到知识来源于生活、来源于实践。王金瑞说:“这些活动看似简短,但却在一次一次的出发中让孩子们的好奇心得到满足,现在他们主动探索、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更高了。”
回想起前两天的沙漠之行和这次的科技馆之旅,9岁的小学生王念慈说:“在沙漠中看星星的时候,我知道了北斗七星的位置,刚刚听讲解的时候,我也知道了为什么打喷嚏时要捂住口鼻,我很愿意在研学中接受这些新鲜的知识。”10岁的蔡其桓则认为,研学不仅带来了快乐,还能够让自己沉浸式观察、体验、思考,在行走中学到了知识、增长了见识。
在行走中学习、在学习中探索、在探索中实践。这个暑假,宁夏中国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也推出了“跟着课本去旅行”“读行少年派”等一系列研学主题夏令营,北京、西安、成都、桂林等地都成为目的地,带着孩子们用双脚去丈量祖国的大美河山。出境游学营中,孩子们也可以选择前往新加坡、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家,感受不同的文化。
“研学旅行不仅可以拓宽孩子们的视野,也让孩子们通过接触不同地域的文化、历史与自然生态,突破课堂的局限中证50策略,直观感受世界的多样性。”宁夏中国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研学中心经理曹军霞说。这些研学夏令营不仅可以带着孩子们走进“课本里的祖国山川”,也可以让他们在研学旅行过程中提升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及自我管理的能力,在实践体验中去发现和解决问题。“尽管会带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去,但最终总会带着属于他们的答案归来,希望他们能够收获知识、收获成长。”曹军霞表示。
纯旭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