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漯河日报钱掌柜配资
以爱为桥 以智育人
——记召陵区实验中学教师李晓云
■本报记者 尹晓玉
“李老师,您好!孩子期末考试成绩有显著进步,暑假在家学习也更自觉了。是您在考前单独给他做的复习计划让他找到了学习的信心。谢谢您!”8月5日钱掌柜配资,召陵区实验中学英语教师、班主任李晓云看到学生家长发来的微信时,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
这样的认可,对于深耕教坛25载的李晓云来说早就习以为常。身为中小学一级教师、河南省骨干教师、漯河市名师,她凭借爱与智慧,在教育教学与班级管理领域独树一帜,成为学生成长路上的“暖心灯塔”。
“教师的爱不应是空洞的口号,而是要化作看得见、摸得着的行动。” 这是李晓云常挂在嘴边的话。在英语教学中,她打破传统教学中单词与语法的限制,将课堂打造成跨越文化的桥梁。她巧妙融合情景教学法与任务型教学模式,引入英语电影、歌曲、动画等多媒体资源,让学生在直观生动的感受中加深对英语的理解与记忆。同时,她注重创设真实的语言情境,带领学生参与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提升语言运用能力。
作为班主任,李晓云坚信“班风正则学风兴、学风兴则硕果累累”,为此创新构建了“123”班级管理模式。“1”即开学之初师生共同制定班级公约,让学生成为规则的制定者与践行者;“2”是实行班委会与小组自主管理的双线模式,充分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3”是将导师制、帮扶制、自省制有机结合,精准跟踪学生成长轨迹,助力每一名学生全面发展。
每周召开主题班会,通过生动的案例、深入的讲解,引导学生敬畏规则、勇于拼搏。在她的悉心培育下,班级形成了正气明理、合作向上、勤勉善问、拼搏励志的优良班风。
日常工作中,李晓云以关爱与尊重为基石,让班级成为学生成长的温馨港湾。学生在校期间,无论工作多忙,她每天都至少与3名同学谈心交流;每两周内,确保全班同学都有机会与她深入沟通。通过这种方式,她及时掌握学生的心理动向,走进学生内心世界,让学生在亲近老师的同时,自然而然地爱上老师所教的学科。
她为学生定制专属奖品,用满满的仪式感镌刻成长记忆;学校举办活动时,她化身“摄影师”,用镜头捕捉学生的精彩瞬间,及时与家长分享成长的喜悦。她时刻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及时开展沟通指导。此外,她还组织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增强凝聚力——设置“爱的信箱”,为内向的学生搭建表达心声的平台。如今这个信箱已成为班级的“情感博物馆”。开展午间新闻播报、趣味竞赛、手势操训练、辩论赛等活动,让学生在参与中收获成长。通过开展班级日志分享、个人风采展示、“最美朗读者” 等活动,营造团结向上的学习氛围。
李晓云深知家校合作的重要性,除了定期召开家长会,她还通过家访、电话、微信等多种方式与家长保持密切联系,及时反馈学生在校表现;对于家长在教育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她耐心解答并给予专业指导,形成了家校共育的良好局面。
执教25年来钱掌柜配资,李晓云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始终未减。她用独特的教育方法让每个学生都能绽放光彩,生动诠释了“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深刻内涵。正如她在教学笔记中所写:“教育是温暖的遇见。我愿做摆渡人,载着孩子们驶向更远的未来。”
纯旭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